◇◆◇◆◇◆◇◆◇◆◇◆◇◆◇◆◇◆◇◆◇◆◇◆◇◆◇◆◇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090109
◆◇◆◇◆◇◆◇◆◇◆◇◆◇◆◇◆◇◆◇◆◇◆◇◆◇◆◇◆


1. 中華大典-歴史典-編年分典-宋遼夏金総部(全2册)
本書設綜述、史表、雑録三項。秦以後各部以皇帝即位時日為断,並摘取 本紀中対該帝的介紹性文字置于部首。綜述部分的紀年方法,先秦時期共 和元年以前以歴史伝説人物和諸王世系為序,共和以後以諸王和皇帝紀年 。所選文献原文省略部分一般以(略)注明。所録文献,一般不作校勘。 遇明顯錯誤,則以()括出,並将正確文字以『』補入。竪排繁体字。

2. 中華大典-歴史典-編年分典-隋唐五代総部(全2册)
本書設綜述、史表、雑録三項。秦以後各部以皇帝即位時日為断,並摘取 本紀中対該帝的介紹性文字置于部首。綜述部分的紀年方法,先秦時期共 和元年以前以歴史伝説人物和諸王世系為序,共和以後以諸王和皇帝紀年 。所選文献原文省略部分一般以(略)注明。所録文献,一般不作校勘。 遇明顯錯誤,則以()括出,並将正確文字以『』補入。竪排繁体字。

3. 庄子学史(全3册)
本書正文内容包括:戦国秦漢庄子学、魏晋南北朝庄子学、隋唐庄子学、 宋元庄子学、明代庄子学、清代庄子学、民国庄子学7編。時間跨度起始自 戦国一直延続到民国時期,長達2000多年的歴史。全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的特点:1.資料宏富.2.論述全面.3.論点精当.4.重源清流。

4. 鄭堂読書記(全2册)
本書正編七十一巻,補逸三十巻,共收録古今図書4000余種,並彷《四庫 全書総目提要》的体例分為経、史、子、集四部四十一類。毎書均撰内容 提要,詳其源流得失、間附自己的観点評論。本書是《四庫全書総目提要 》以後收録内容較為豊富、編纂体例較為完備的古籍書録提要,是文史工 作者的重要工具書。横排繁体字。

5. 北朝家庭形態研究
本書首先劃分了当時家庭的基本類型,並系統論述了影響北朝家庭規模結 構的諸種因素;其次対家庭成員的地位与義務進行了闡述,指出胡、漢家 庭存在的種種差別,継而探討了建立在乳養、收養、過継等基礎上的擬制 親属関系以及他們之間的権利和義務;最後従家庭功能着眼,対北朝時期 各个階層家庭的收支与管理,宗教信仰情況和家庭教育分別進行考察。

6. 元刊韋蘇州集(全2册)-宋元[min3]刻精華
本書系唐代詩人韋応物的別集,底本為元代福建刻本。此本曾経宋代劉辰 翁校勘,是現存几種宋元時期刊刻《韋蘇州集》中較好的一種。收唐韋応 物詩文分15類571篇(首)。宋元[min3]刻古書具有較高的版本价値,為後 人校勘、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刊刻時代早、較接近原貌的底本或校本。其 特色還体現在版式求新求変,字体美観,紙墨倶佳。今据元刻本影印。

7. 上海図書館蔵盛宣懐档案萃編(全2册)
本書内容渉及政治、経済、社会、軍事、外交、金融、貿易、教育各方面 。中国近代史上重大歴史事件如洋務運動、義和団運動、甲午中日戦争、 辛亥革命等等,都一一渉及;近代史上所有名人、要人,盛宣懐与之都有 往来,並留下了大量書信、文札等史料。“盛档”是一座亟待[wa1]掘的史 料宝蔵。上海図書館従大量的“盛档”中精選300余件、700余幅図片。英 漢対照,彩色図文本。

8. 上海博物館蔵戦国楚竹書-第7册
本書收入了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海博物館従海外搶救回帰一批戦国竹簡中経 過科学保護並整理的竹書五篇。包括《武王踐[zuo4]》(陳佩芬釈文考釈 )記述武王問于師尚父,師尚父告之以丹書,武王鋳銘器以自戒之事,内 容与《大戴礼記?武王踐[zuo4]》篇相合。竪排繁体字。彩色図文本。

9. 近代上海城市研究(1840-1949)
本書由総論及経済篇、政治社会篇和文化篇4大部分組成,既全面、系統, 又有重点地分析上海城市形成、興起的原因,重点研究近代上海的特征, 闡明上海作為旧中国最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並通過総結近代上海城 市発展、建設和管理的歴史経験,希望能為中国現代化城市建設和体制改 革提供歴史借鑑。

10. 中国近現代文学思潮史(全2册)
本書主要包括:嘉道之際学風士風的転換与文学主潮、鴉片戦争詩潮描述 、鴉片戦争時期文学発展的探索与困境、太平天国与曾国藩集団文学異同 、稗官争説侠与妓、維新改良文学運動、創世紀的激情与世紀末的悲哀、 “五四”文学思潮的涌現実主義文学思潮、浪漫主義文学思潮、現代主義 文学思潮、学衡派的崛起与古典主義思潮的涌動等内容。

11. 文白対照全訳資治通鑑-第2輯-東漢、魏(全3册)
本書采用文、白対照的形式,全書共計800余万言。分為7輯,第1輯為戦国 、秦、西漢(含王莽新);第2輯為東漢、魏(含更始);第3輯為東西晋 ;第4輯為南北朝;第5輯為隋唐(其中唐至安史之乱起);第6輯為安史之 乱至唐滅亡;第7輯為五代十国。插図本。

12. 1-6世紀中国北方辺疆.民族.社会国際学術研討会論文集
本書分民族、辺疆、社会三个部分,民族部分討論了辺疆少数民族政権的 特点、制度建設、中原王朝同辺疆部族関系等;辺疆部分主要討論了漢魏 晋中原王朝対待辺地的経略方針、経済政策以及軍事制度等;社会部分主 要討論社会階層、宗教信仰、基層社会統治方式等。本文集打破伝統的以 朝代更迭為標准的学科分界,体現了歴史発展的内在規律性。

13. 民族研究文匯(全4册)
本書分為民族理論篇、社会文化篇、民族歴史篇和民族語言篇4巻,反映出 近50年来民族研究領域諸多学科的主要研究取向和学術水准,其中包括一 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専家、学者的杰作,如民族理論専家牙含章、[hao 3]時遠,文化人類学家楊?q、胡慶?q,民族歴史学家翁独健、陳述、王森 、劉堯漢、杜栄坤、史金波,民族語言学家傅懋?、照那斯図、道布、孫宏 開等大家,具有很高的学術价値,値得一読。

14. 中国少数民族与吉祥文化
全書分為上、下両編。是一部従人口統計学、文化学角度研究和介紹中国 少数民族人口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専著。全書力図以翔実的統計、調査和 研究資料,明快、清新的叙述風格,為广大読者提供一部認識豊富多彩的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寓知識性、趣味性為一体的読物;同時,也為相関研 究人員提供専業、権威的数据信息和研究参考。書前附彩図。

15. 鞏県石窟北朝造像全拓
本書分索引、実測図、照片、拓片及釈文五部分。收録《東魏天平二年僧 更造像記》等造像記49種(東魏12種、西魏3種、北斉31種、北周2種), 以歴史朝代的先後為序。這些造像題記表明,一些地方官吏与僧尼百姓為 亡父母、亡[xi2]亡女,為眷属、兄弟,為身病患、身家平安,多造釈迦像、 観世音像、弥勒像、无量寿像等。彩色図文本。

16. 名家論玉-2008紹興中国玉文化名家論壇文集(一)
本書共收録中国玉文化及相関問題研究論文41篇,約75万字。除了包含従 史前時期至歴史時期玉器的綜合或専題研究外,還包括了対玉料的鉱物学 研究,玉器工芸的実験考古研究、玉器研究的方法的系統総結与論述、当 前玉器收蔵市場的評析,以及与玉文化相関考古背景資料分析,代表了今 後中国玉文化研究朝多元化発展的方向。

17. 3-6世紀仏教伝播背景下的北方社会群体研究
本書分10章,内容包括3-6世紀的北方胡漢社会与仏教伝播、知識資源変動 格局中的底層知識分子、仏事活動中的工匠階層、商人与仏教、4-6世紀仏 教伝播背景下的北方婦女、僧人医療家群体与民間医療問題、僧人的流動 与中古地理視閾的拓展、対仏教信仰群体所処的社会組織的考察等,試図 勾画芸芸衆生在3-6世紀仏教香火里的生存状態。

18. 漢訳仏教経典哲学(全2册)-鳳凰文庫.宗教研究系列
全書共分2巻:上巻“原始仏教与部派仏教的基本教義和経典”,主要分析 了仏教早中期形成的基礎教義、基本概念及諸経典;下巻“大乘仏教思潮 和大乘仏教経典”,主要分析了大乘思潮以及対中国仏教影響深遠的大乘 諸経典。顯著特点包括:堅持“以歴史説明宗教,而非以宗教説明歴史” 的方法,努力[wa1]掘各種仏学思潮形成及発展的歴史根源等特点;努力把 仏学作為一个整体,並従仏学本身出発,勾勒仏学思想的内在邏輯関系等。

19. 図解道教天文歴算数.紫微斗数(全2册)-推理巻(白話全訳図解本)
本書選取紫微斗数権威古本,在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従研究与実用的 双重目的出発,既仔細闡発了紫微斗数的理論構架与文化内涵,又生動介 紹了命理推演与参断的詳細過程,還配了近600幅精美的示意図、表格、古 図与手絵図,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美流暢,讓[ni3]在閲読的快感与視覚 的享受中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伝統文化。彩色插図本。

20. 天台山曁浙江区域道教国際学術研討会論文集
本書内容主要包括浙江道教、浙江道教宗派与人物、浙江道教経典及其他 、道教与科学、中国道教5部分。介紹了浙江道教史発凡、宋元時期杭嘉湖 平原真武信仰、由丘処机到《太乙金華宗旨》-全真龍門派内丹思想的形成 与発展、20世紀以来的《参同契》研究、道家対于科学的价値、“老子化 胡説”辨析、従百祥廟神祀看道教与民間信仰的関系。

21. 中国語言学論文集
該文集收録了丁邦新先生的50篇文章,内容渉及音韻、方言、声調、構詞 、漢語与“非漢語”、語言与文字、語言与文学等七个部分,以及一个附 録。尤其是收録了一些在国外発表的英文文章,国内不大看得到,為了方 便読者,有些英文文章還附有中文的内容提要。横排繁体字。

22. 居延漢簡語詞匯釈
本書将1930年和1976年両次発現並公布的居延漢簡中所出現的語詞,対其 在中文研究論著中做過的解釈,照録原文;或在不損害文意的前提下,有 所剪輯列制成詞条。将相関簡牘的釈文、編号依据依据《居延漢簡釈文合 校》、《居延新簡》両書做了統一。詞条内各義項按論著発表時間順序排 列,注明出処。所收論著時間起于1939年,訖于2006年。

23. 歴代帝王図-晋唐宋人物画精選
本図選取西漢至隋的13位帝王像,有暴君、庸帝、昏王、明主,毎个帝王 独立成一組,一般有両名侍者。構図有両種表現形式,一是立像,侍者在 旁;一種是坐像,侍者穿插左右。全巻絵画技法比較統一,運線為鉄線描 ,衣紋、胡須等[yun2]細而挺拔。用色濃重,暈染顯著,是南北朝人物画 法的延続。美国波士頓美術館蔵本。彩色図文本,竪排繁体字。

24. 環球地名初探
本書主要介紹外国地名的“身世”,追溯它們的命名准則、得名原委、語 種源流、実際含義、語音結構、詞形変化、[shan4]替更改、転写転訳、分 布規律等等情況;探討所有這些情況与自然-社会環境間錯綜復雑的遺存関 系,以及它們某些別名、別(綽)号和相関的種種軼事、趣聞等。

25. 世界漫画大師精品図典
本書收入美、英、法、徳、俄、日本以及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的53位世界 級漫画大師的2000余幅漫画精品。漫画作品風格殊異,創作手法多様,用 精当的文字介紹漫画作者生平、成就和芸術特点,並結合部分漫画作品, 給出或画龍点睛或指点迷津的点評与賞析。所收漫画均具世界性影響和独 特的思想芸術价値,集芸術欣賞、娯楽消費和資料价値于一体。

上一期



Copyright (C) 1999-2008 Frelax ShuC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