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210618 ◆◇◆◇◆◇◆◇◆◇◆◇◆◇◆◇◆◇◆◇◆◇◆◇◆◇◆◇◆ 1. 歴代漢文大蔵経目録新考(上下) 本書著録了歴代31種大蔵経目録,以唐《開元釈教録》居首,是因為後世 的大蔵経均以此録確定的入蔵典籍為准縄。全書著録典籍総4878部,分阿 含部、本縁部、般若部、法華部、華厳部、涅盤部、密教部、瑜伽部、諸 宗部、悉曇部、疑似部、外教部等,共計三十八部。全書分校釈、校勘記、 対照表、附録及経目索引五大部分,将已收録于大蔵経的内容,全部作 為考釈的対象,故其收経総数,包括附目達到5495部,超越了之前同類著 作所收経目的数量。横排繁体字。 2. 説庫(全2册) 本書共收録自漢至清的筆記小説,包括海内十洲記、神異経、捜神記、隋 唐嘉話、江南別録、唐語林、異域志、長物志、太平清話、秋園雑佩、山 陽録、儒林瑣記等共170種,其編纂原則是“重事実,兼重文義,凡経史創 解、朝野遺聞、詩文歌曲之源流,工芸遊戯之瑣屑,有関臨文之用者,莫 不甄采”。今以上海文明書局1915年石印本為底本影印。 3. 中国歴代園林図文精選-第5輯 清代,是中国古典園林発展日臻成熟与完善的重要時期,其不僅造園活動 極其頻繁,而且技芸更加精湛。特別是清代豊富的園居生活極大地充実了 浩瀚的園林記述与園林図絵文庫。本書分為南方園林与北方園林両个部分, 従清代官書、文集、筆記以及石刻等多種文献中,精選了有関中国古典 園林的珍貴図文,並対其文字部分予以整理、説明和注釈,系統地反映了 清代園林的発展特征,以期更加詳細地反映与研究中国的古典園林。彩色、 黒白插図多幅。 4. 楽府通論(全2册) 本書共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緒論、楽府本体論、楽府芸術論、楽府文 学論、楽府民俗宗教論等。書中不僅関注与官方礼楽儀式建設及社会各階 層表演芸術密切結合的漢魏六朝楽府,也関注与官方礼楽儀式建設及社会 各階層表演芸術逐漸疏離的唐代及宋元明清文人擬楽府創作;不僅関注楽 府文学,也関注楽府芸術、楽府詩学和楽府文献;不僅関注二千年楽府史 上的重大学術問題,也関注楽府文学在不同時代対一般文人文学的影響問 題。横排繁体字。 5. 北響堂石窟刻経洞-南区1.2.3号窟考古報告 響堂石窟是中国北朝晩期最大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之一,其中的刻経以 北響堂南区的刻経洞最為重要。此処的雕刻亦十分精美,具有很高的芸術 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値。這本調査報告不僅詳細地介紹了北響堂石窟南区的 刻経、造像,也対刻経洞渉及的一些歴史問題進行了探討。書中附有豊富 的彩色照片図版和所有刻経、題記拓片。同時,用三維技術制作了石窟的 復原図,将刻経洞流失在海外的造像構件做了虚擬還原,以期可以更加直 観地展示石窟原貌。 6. 道像庄厳:壁画水陸画版画的神仙世界 本書着重介紹道教壁画、水陸画和木版画諸方面的特点和芸術成就。道教 創立後充分発揮壁画宣教弘教的作用,画史上許多著名画家都従事過相関 的創作和絵制,留下許多成就輝煌的芸術珍品。道教的水陸画是法事活動 中的重要法物。版画是与雕版印刷同時出現的一種絵画芸術。宋元以後関 于道教的版画作品不僅数量多,而且非常生動,包括扉画、插図、民間神 [?]等。画册在時間跨度上,従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明清時期。彩色插図本, 釈文為横排繁体字。 7. 陶鋳永恒-道教神像的塑造工芸与経典造像 本書介紹両晋南北朝時期到明清時期的著名道観経典神像以及制作工芸, 全面細致論述道教造像乃至中国雕塑的歴史淵源和演化歴程。雕塑是一門 造形芸術,利用各種可雕可塑的材料,如石頭、木頭、牙骨、泥土、金属 等,雕琢、塑造出不同的立体形象。中外文化均凭借着雕塑的芸術形象寄 托人類対生活的乞求、期[pan4]、賛美和崇拜等情感,承載了一个時代的 審美精神,不過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在題材及表現形式上都各有特点。彩 色插図本,横排繁体字。 8. 駱賓王集 駱賓王的詩歌以七言歌行見長,往往以[?]崎磊落之气、驅使富艷瑰麗之 詞,抒情叙事,間見雑出,形式非常霊活。作品雖是駢四儷六的六朝遺風, 然而却並不堆砌辞藻,在贍富艷麗中飽含俊逸之气,節奏暢達,情感剛 健。駱賓王的詩文集,以清代咸豊年間義烏籍学者陳熙晋的《駱臨海集箋 注》較為完備,此本篇目全,校勘精,是極有价値的箋注。本書以清代咸 豊三年松林宗祠刻本《駱臨海集箋注》為底本,点校整理。附:陳熙晋相 関資料。竪排繁体字。 9. 賈島集校注(上下)-中国古典文学基本叢書 本書共十巻,唐.賈島撰,斉文榜校注。賈島,晩唐苦吟詩人的代表,“推 敲”典故的主人公。詩歌内容多写科考[peng4]壁的失意和怨憤、貧苦窘困 生活的哀嘆、清寂之境和仏禅境界的感受等,吟咏日常感受及与親友唱和。 風格清新奇僻,峭直刻深,《滄浪詩話》称之為“賈浪仙体”。賈島存 詩約400首,因賈島曾官長江主簿,故其集多称《長江集》。本書以毛抄本 為底本,在文字校勘、文句校注方面較為精審,广輯諸家評論。附:賈島 年譜。竪排繁体字。 10. 《楽書》点校(上下) 《楽書》二百巻,篇章1124条,図540余幅,保存有現已散失的音楽資料。 《楽書》的前95巻為儒家経典訓義,後105巻為《楽図論》。巻1至巻95采 摘《礼記》《周礼》《儀礼》《詩経》《尚書》《春秋》《周易》《孝経》 《論語》《孟子》等儒家経典文献中有関音楽的論述加以訓義;巻96至 巻188以雅、胡、俗分類論述律呂、楽器、歌、舞、雑楽;巻189至巻200為 吉、凶、賓、軍、嘉等五礼儀注。今以以元刻明遞修本為底本点校。横排 繁体字。 11. 元明漆器-故宮博物院蔵文物珍品大系 本書従故宮蔵近千件元明漆器中選出208件精品,其中元代漆器16件,明代 漆器192件,以時代為序編排。元代漆器偏少,主要是由于元代時間短、伝 世漆器少、品種比較単一,且早期与晩期的風格変化不大。而明代時間長、 伝世漆器多、品種相対豊富,既有宮廷作品,也有民間作品,且官造与 民造、早期与晩期的芸術風格差別很大。本書為更清晰地介紹概況,元代 按漆器品種論述,明代則以時代為序,将宮廷漆器与民間漆器分開論述。 彩色図文本。 12. 晩晴?詩匯(全15册)-中国古典文学総集 《晩晴[?]詩匯》二百巻,一名《清詩匯》,清代詩歌総集,收録清代61 59位詩人的27420首詩,[ling4]有皇帝写的御制詩9249首,清代几乎全部 著名詩人的代表作均有收録,並保存了一些流伝不广的作品和一些不知名 詩人的資料。本書彷照呉之振《宋詩鈔》、顧嗣立《元詩選》、銭謙益《 列朝詩集》、朱彝尊《明詩綜》的体例,按御制、宗室、諸家、閨秀、方 外、属国分類編次,各家前綴以簡介,簡介後間有輯録的資料以及自己所 作的詩話。竪排繁体字。 13. 昨非庵日纂訳注(一集)(上下) 本書内容紛繁駁雑,渉及面广,涵盖儒、釈、道及民間信仰等多个方面。 主要内容分為:宦沢巻、冰操巻、種徳巻、敦本巻、詒謀巻、坦遊巻、頤 真巻、静観巻、惜福巻、汪度巻、广慈巻、口徳巻、内省巻、守雌巻、解 紛巻、悔過巻、方便巻、径地巻、韜穎巻、冥果巻等共20巻,毎巻各有巻 首題記。今以《続修四庫全書》本《昨非庵日纂》為底本,対全書内容進 行了較為全面的整理、校勘、標点、注釈及翻訳,並対毎条的内容予以題 名。横排簡体字。 14. 梁佩蘭集校注(全6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叢書 本書共收詩作一千九百五十三首,[ling4]加佚詩五十四首,佚詞三首,楹 聯四副,佚文三十二篇。内容分為点校、注釈、補輯、年譜四部分。今以 清.康熙四十七年《六瑩堂集》十七巻本為底本,清.道光二十年伍氏詩雪 軒刻《粤十三家集》本為通校本,同時参校王隼編清.康熙三十一年刻本《 嶺南三大家詩選》、日本内閣文庫所蔵汪観選編《五大家詩》等古籍及其 他文献。除广羅衆本、点校精審外,毎篇作品均予以詳注,以解釈語詞、 疏通文意。竪排繁体字。 15.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術的系譜(増訂版) 本書探討清朝道光時期到20 世紀30 年代間思想学術変化中的几个問題。 以動態而非静止的眼光考察世局対読書人的困擾以及後者的因応,使時代 社会、政治与思想、学術的関聯互動得以凸顯。既能関照今日西方学界思 考的重大問題,又体現出作者対晩清学術伝統内在理路的深刻把握。書中 使原本有関近代思想与学術的論述“去脉絡化”,通過特殊的資料選択、 別致的切入角度、清晰的文字表述“再脉絡化”,重建一个中国近代思想 与学術的系譜。 16. 晩清上海生活史-小校場年画中的都市風情 本書共分三編。上編従年画的内容,及制作伝播銷售等情況中掲示晩清上 海的風物風貌,介紹最早実現城市化的上海的市井風情。作為中国伝統木 版年画終結地的上海,小校場年画自有其和它地年画的不同之処,而城市 化和商業性正是它的最大特色;中編注重小校場年画个案研究,将其置于 時代背景中進行考察,如在年画与語言流変、年画与公衆活動、年画与外 来事物等方面都作了探討;下編介紹小校場年画的転身与衍変-海派月分牌。 彩色插図多幅。 17. 斉白石師友六記 本書選択了与斉白石芸術歴程息息相関的六位関鍵人物:胡沁園、王[?] 運、陳師曾、釈瑞光、梅蘭芳、徐悲鴻作為切入点,正是在不同的階段中 的不同的生活際遇,才構成了完整的斉白石。書中輯録的六篇文章,分別 由六位芸術史学者所撰写。他們経過多年研習、分析与考証,従他者視角 聚焦斉白石,従史料中解読和推演出斉白石鮮為人知的側面,以呈現一个 更加鮮活、明確的斉白石的形象,有些結論甚至超乎現有的一般認知。彩 色插図多幅。横排簡体字。 18. 趙叔孺篆書選 趙叔孺是民国時期芸術界重要人物之一,其金石書画、花卉虫草、鞍馬[l ing2]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馬。亦精于鑑蔵,所蔵尤豊。対書法篆、隶、楷、 行四体用功尤勤,其篆書和篆刻的面目也最為人們熟知。本書前半部分 為《二弩精舎翰墨》,收録対聯44幅、扇面16幅、竪幅12幅、四条屏3堂、 册頁1册,精選53頁局部放大,共作品76件篆書作品;後半部分為《二弩精 舎碎金》,收録題画、題名、題跋等篆書73件。彩色図文本。釈文為横排 繁体字。 19. 銭鐘書集-管錐編(共4册) 本書以筆記的形式記録了銭鐘書先生研読中国伝統典籍的“読書心得”。 内容包括:《周易正義》27則、《毛詩正義》60則、《左伝正義》67則、 《史記会注考証》58則、《老子王弼注》19則、《列子張湛注》9則、《焦 氏易林》31則、《楚辞洪興祖補注》18則、《太平广記》213則、《全上古 三代秦漢三国六朝文》277則等。全書多談文論芸,采用比較和文献征引的 方法,挙凡音韻、訓詁、経義等渉及中国伝統学術文化的各个方面。横排 繁体字。 20. 斉如山文集(全11册) 本書收録斉如山一生各个時期富于代表性的民俗学専著、戯劇学専著、文 学随筆。主要包括斉如山于20世紀20-30年代出版的“斉如山劇学叢書”, 斉如山于1948年至1962年在台湾出版的一系列戯劇学和民俗学著作,以及 1979年(台北)聯経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斉如山全集》未收入的《説戯》、 《観劇建言》、《北京360行》、《北京土話》、《国劇浅釈》五部著作。 這些著述,較為全面地体現了斉如山在中国戯劇学、民俗学領域的理論 貢献。 21. 抒情之現代性 本書分抒情中国、内向美典、歌詩言志、大道多[qi2]、宇宙詩心、遠方声 音、彷仏有光、境界再生、理論演出、顛覆伝統、今之視昔共十一輯,従 大量文献中輯録了著名学者魯迅、聞一多、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的文章共 23篇論文。時間上涵盖“五四”到当下,地域上涵盖中国大陸、香港、台 湾,以及新加坡、美国、欧洲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他們中間既有抒 情伝統理論的建立者,也有積極推動和発揚光大者,更有極力辯駁抒情伝 統理論的反対者。 22. 徐冰:思想与方法 本書以時間線索為主軸,全面梳理芸術家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至今40余 年的創作歴程,嚢括以版画、素描、装置、文献記録、手稿、影像、紀録 片等為形式的60余件作品,勾勒出芸術家芸術探索的完整軌迹,展示芸術 家的思想与方法。本書分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為徐冰出国之前,1977-1 990年;第二部分為徐冰出国後,1990-2008年;第三部分為徐冰回国後, 2008-2018年。這三个階段都包含了徐冰重要的並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品。彩 色図文本。 23. 漢語飲食詞匯研究-鳳鳴叢書 漢語飲食詞匯主要有飲食方式類、飲食器具類、烹[ren4]方式類、飲食感 覚類、飲食味道類、飲食名称類詞語等構成。本書即以漢語飲食詞匯為主 要研究対象,対其来源、結構、意義、発展演変等進行探討,帰納了一些 関于漢語詞匯学方面的理論与方法,進而対這一類詞語的整体面貌及特点 作出概括,並試図提取相関的研究方法与語言学理論,以期対漢語史(尤其 是漢語詞匯史)以及文化学(尤其是中国飲食文化)等相関領域的研究起到推 動作用。 24. 敦煌俗字典(第2版) 本書收録敦煌俗字2万余条,采用高清掃描的方式,対敦煌文献中的俗字逐 一進行考釈,指出俗字的源流。以下定義的方式給俗字及其敦煌俗字作出 厳密的定義;強調敦煌俗字自成体系、並非“訛火”遍布的観点;首次以 大量掃描切割敦煌写本真迹的方式編著敦煌俗字研究的著作;首次按照模 糊筆画数編制敦煌俗字的索引。附:音序検字表、《正名要録》(含字様) 完整図版、原巻字形筆画索引、使用巻号順序索引、使用巻号分類索引等。 横排繁体字。 25. 超維度漫遊-科幻硬閲読 《科幻硬閲読》是中国科幻老、中、青三代名家経典作品的集中展現。收 録包括劉慈欣、王晋康、何夕、羅隆翔、阿缺、王亜南、索何夫、長鋏、 夏笳、欧陽广聡、喀拉昆侖、也飛、野火、焦策、五月羽毛、異議等三十 多位科幻作者的名篇佳構。該系列首批共推出了三套総計11部作品:《星 際遠行》-星際移民巻4部,《戦争与和平》-未来戦争巻4部,《超維度漫 遊》-時空与緯度巻3部。本巻收録了包括時間旅行、多維宇宙、AI覚醒三 部科幻小説。 26. 等[ni3],在未来-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獲奨作品集.第6季 本書為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决賽的獲奨作品集,充分地展 示了当代中学生的文采和語言魅力,以期推動青少年群体参与、関注科普 科幻的創作。收録的是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們借鑑的作文宝典,是重燃読 者心中奇妙科幻之情及激情電波的一巻好書。書中清晰地勾勒出当代中学 生心中的未来科幻色彩,毎一篇文字都是一部如身臨其境式的科幻大片。 本書是当代中学生想象力、観察力的記録,也是我們留給未来人類的一分 珍貴的史料档案。 27. 賽博朋克科幻文化研究-重慶大学外国語学院学術文庫 本書聚焦20世紀80年代的賽博朋克科幻小説,立足後現代主義語境,嘗試 従多方面探究賽博朋克科幻及文化表征的後現代主義特質。書中認為後現 代科技対人身体的介入導致社会生活中後人類主義話語的出現,伝統的主 体観、自我観和政治観面臨挑戦並将発生変革。小説中対未来模稜両可的 態度,希望、迷茫、焦慮与冷漠交織的困境,正是那个時代人心目中混融、 分裂而対話的後現代図景,科技已経、正在也即将深刻地改変人類的行 為和生活方式。 28. 新経済学(全5巻) 本書通過重新分析和定義人類的経済行為,将人類的経済行為区分為適応 性経済行為和創造性経済行為,据此構建新的経済学範式。新経済学範式 認為人類経済体系是一个動態演化的生命体系,認為創造、創新和企業家 精神是経済体系動態演化的動力源泉,認為企業家是経済体系動態演化的 真正主角。従人心面向未来的創造性来重新認識人的本質,従動態演化生 命体系的視角来重新研究人類経済体系,是新経済学範式和新古典経済学 範式的本質区別。 29. 青海民俗志(全4册) 本書是首部系統、完整記録青海民俗文化的志書。従物質生産民俗、物質 生活民俗、社会組織民俗、社会生活民俗、口承民俗、特色民族民俗、机 構与人物、民俗文献等方面,全面、系統、客観地展示青海各民族豊富多 彩的民俗文化,突出了青海民俗的特色。書中首次将地方志体例与民俗学 科理論方法有机結合,以民俗学体系為根本,以地方志形式為載体,以青 海多民族民俗文化為特色,同時凸顯青海民俗文化的个性、伝承性和豊富 性。彩色図片多幅。 30. 福建土楼:中国伝統民居的瑰宝 豊富多彩的土楼形式;福建土楼的聚居特点;最著名的土楼; 人与自然的和諧統一;古老独特的建造技術;向心有序的建筑空間; 福建圓楼的世紀之謎;神奇美妙的伝説故事;福建典型土楼一覧表。 31. 臨証各科巻-綜合(5):張氏医通-中医臨床必読叢書(合訂本) 本書共十六巻,内容以雑病為主,兼及外感,編纂分内、外、婦、儿、五 官等各種疾病証治,並附以験案。其中巻一至巻七為内科,巻八為五官科, 巻九為外科,巻十、巻十一上篇為婦科,巻十一下篇、巻十二為小儿科, 巻十三至巻十五為専方,巻十六為祖方。書中先将各種各様的疾病分門 別類,再按照具体的疾病与証候類型闡述病因病机,確定相応的治療方法, 選択対的方葯,並解説方葯配伍特点与応用思路及其加減変化。附:病 証名索引、方剤索引。 32. 黄派査拳 黄派査拳已有200多年的悠久歴史,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本書較為全 面地論述了査拳理論,闡述有関査拳源流的研究成果、黄派査拳的技術要 求、風格特点。黄派査拳雖与其他流派的査拳同宗同根,但它有独特的風 格和套路。此書的整理問世,填補了黄派査拳研究的空白。全書主要内容 包括:査拳概述、黄派査拳的基本功及十路彈腿、黄派査拳的基本功法、 黄派査拳的基礎套路、黄派十路査拳(老拳、行手拳、飛腿拳、埋伏拳等)。 黒白插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