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190703 ◆◇◆◇◆◇◆◇◆◇◆◇◆◇◆◇◆◇◆◇◆◇◆◇◆◇◆◇◆ 1. 五百種武侠小説博覧 本書是《五百種明清小説博覧》的姐妹篇,收海内外古今武侠小説504種。 所選範囲,包括従武侠小説発端到本世紀初,在選目上广博全面,分古代、 現代、当代三个部分,按出版的時間順序編排。所收小説由作品名,版 本介紹、内容提要三部分組成,力求全面反映中国武侠小説的概貌。正文 前附《篇目表》,書末附《作者小伝》、《篇目音序索引》。 2. 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資料集成-考古巻 本書為中国原始宗教遺存的考古資料匯編,内容包括各種形式的原始墓葬、 氏族村落、基地、祭祀場所遺址,多姿多彩的岩刻、石刻,各種随葬的、 出土的帯有宗教意味的器具、物品。年代上起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文化 期,下迄原始社会末期,地点遍及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 区、 遼寧省、吉林省、黒龍江省、上海市、江蘇省等全国29省区,資料 按地区編排,附“編者説明”、“編者提示”及141幅彩照、黒白照片和百 余幅線描図。 3. 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田野調査叢書-黔東南苗族.[dong4]族自治州巻 《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田野調査叢書》通過田野調査新的資料,対非遺 本体対象進行了推陳出新的系統性的文本解読。具体包括非遺的歴史淵源、 生存環境、表現形式、伝承状況、代表人物或典型作品、芸術特征、文 化价値,以及伝承保護等方面的問題発現与建議、期待等。本書為《黔東 南苗族[dong4]族自治州巻》。黔東南苗族[dong4]族自治州是全国著名的 苗、[dong4]文化区,非物質文化遺産入列世界級、国家、省級分別為1項、 41項、175項。黒白插図多幅。 4. 儒蔵-精華編.73-礼経釈例 礼経学 書儀 家礼 《儒蔵》為儒家経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現儒家経世做人原則的典籍的叢 編。《儒蔵》精華編選收《儒蔵》中的伝世文献和出土文献。所收書籍的 篇目巻次,一仍底本原貌,不選編,不改編;対入選書籍進行簡要校勘; 以対校為主,確定内容完足、精確率高的版本為底本,精選有校勘价値的 版本為校本;出校堅持少而精,以校正誤為主,酌校異同。本書所收経典 包括:経部.礼類.通礼之属-礼経釈例、礼経学;雑礼之属-司馬氏書儀、 家礼。竪排繁体字。 5. 秦国郷里政権研究 本書充分利用伝世文献和考古資料,系統考証了秦国的郷官、亭部吏和里 吏,探討了郷里政権主要行政職能,並対秦国的亭、亭与基層政権的関系 做了研究。同時,総結了秦国基層政権建設的得与失,以為現実社会参考 鑑戒。全書共分五章:郷里的産生及両級政権的形成、秦国郷里官吏制度 内涵、秦国郷里政権的行政功能、秦国亭的功能及其与郷里政権的関系、 秦国郷里政権建設評价。 6. 皇宋中興両朝聖政輯校(全5册)-中国史学基本典籍叢刊 《皇宋中興両朝聖政》是記載南宋従宋高宗南渡建国到宋孝宗中興之治的 両朝的編年体史書。原書六十四巻,闕巻三十一至四十四巻,其他各巻也 間有残缺。今以清宛委別蔵本為底本点校。宛委別蔵本所缺巻二九、三十, 用明抄本為底本配補;《皇宋中興両朝聖政》残缺的部分,以《宋史全 文》進行輯佚,並以《建炎以来系年要録》等校勘。還参考了《建炎以来 系年要録》《中興小紀》《皇朝中興紀事本末》《中興両朝編年綱目》等。 竪排繁体字。 7. 関漢卿集校注(全4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叢書 関漢卿与白朴、馬致遠、鄭光祖並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竇娥冤》《 単刀会》等,世称“曲聖”。本書收録関漢卿存世的全部作品,計雑劇二 十一種(含残劇),散曲小令五十七首、套数十四套(含残套)。各雑劇 以時代最早者為底本,参校時期較晩各本。各本異文,詳細羅列,是者従 之,誤者辨之,可以従中窺見関漢卿語言的整体面貌。注釈方面,対富有 時代特色的用語、名物、蒙古語、語助詞、文字的省写等,均作了詳細的 注釈。竪排繁体字。 8. 祁彪佳日記(全3册)-大家文集 祁彪佳(1602-1645),字幼文,号世培,別号遠山堂主人,浙江紹興人, 明代著名政治家、戯曲理論家、蔵書家。祁彪佳日記旧題《祁忠敏公日記》 ,現存共十五巻,主要内容従崇禎四年七月到弘光元年閏六月,総計一 十五年,有関為政、帰隠、交遊、娯楽以及経営園林,均有詳細的記載, 是研究晩明士大夫日常生活的珍貴史料。此次整理,以国家図書館所蔵抄 本為底本,校以浙江図書館所蔵抄本及民国排印本,並附以行実、年譜等。 竪排繁体字。 9. 灼爍重現:15世紀中期景徳鎮磁器特集 此次大展,以上海博物館收蔵品和大量窯址考古発掘磁器及標本為主, 並向包括故宮博物院在内的海内外26家博物館和收蔵机構借展蔵品和出土器物。 其中除了正統到天順的皇家官磁外,還有這一時期与分封藩王相関的産品和民窯磁器。 10. 国文月刊(共8册) 《国文月刊》共出版82期。刊物版塊分為四類:通論-。討論国文教学的各 種問題;専著。側重于文学史、文学批評、語言学、文字学、音韻学、修 辞学、文法学等文章或札記;詩文選読。包括古文学作品和現代文学作品, 均附有詳細的注釈或解説;写作謬誤示例。専指学生作文内的誤字謬句。 主要撰稿人有朱自清、浦江清、沈従文、呂叔湘、余冠英、聞一多、汪 曾祺、呉暁鈴、傅庚生、郭紹虞、李广田、夏丐尊、周振甫、鄭振鐸、沈 祖[?]等。影印本。 11. 中国書法全集21-欧陽詢 虞世南巻 本書共收録欧陽詢、虞世南伝世作品31件。内文有沙孟海、楊仁[kai3]、 施安昌、朱関田等対欧虞両家書法風格的成因的分析文章。内容包括:原 色作品選、隋代書法概説、欧陽詢虞世南書法評伝、《仲尼夢奠帖》的流 伝真贋年代考、《化度寺[yong1]量舎利塔銘》敦煌本王揚本校原先紀事、 観《化度寺[yong1]禅師舎利塔銘》敦煌本補記、欧虞画風的淵源流布、欧 陽詢作品、虞世南作品。附:作品考釈、欧陽詢虞世南年表、欧陽詢虞世 増行踪示意図。黒白図文本。 12. 旧城勝景:日絵近代中国都市鳥瞰地図(修訂版) 日絵中国大陸都市鳥瞰地図,是産生于近代的一種特殊地図作品,它以東 洋制図家的視角対我国諸多近代都市作出独特演繹,並用融合東西洋鳥瞰 地図的技法,将這些歴史名城濃縮于方寸之中,随着歳月流逝,此類凝固 在特定歴史時空的鳥瞰図作品,給人以无限的懐旧与遐想。本書所收包括 《大哈爾濱案内地図》《炭都撫順》《九江景観図》等。今対此書作了較 多修訂,将《大連図絵》等図替換為高清図像,並更換了大部分的拉頁図。 彩色図文本。 13. 北京古建筑(上)-中国古建筑叢書 《北京古建筑》対北京為数衆多的古建筑進行了長期的実地考察、拍攝, 並対十余処古建筑群和数条胡同外立面進行了測絵研究。全書分為上下册。 第1-2章分別対北京的地理、歴史和城市規劃進行簡述;第3-14章分別介 紹了宮殿、壇廟(包括儒学)、苑囿(園林)、墓葬、王府、衙署、倉庫、 民居、仏寺、仏塔、道観、清真寺、会館、祠堂、関隘(長城)、城堡、 橋梁;第15-16章較為全面地展現北京古建筑在技術、工芸方面的特点。 彩色插図本。 14. 台湾古建筑-中国古建筑叢書 本書系統論述了我国台湾地区古代建筑発展、各類型建筑的分布及特点。 選択台湾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按其歴史年代、構造類型、細部装飾等 方面全面闡述,不僅展現我国古建筑的建造知識,還対其歴史文化、人文 特点等作綜合介紹,使其全面反映台湾古建筑的卓越成就。全書内容包括 緒論、聚落与城市、宗教寺廟、民居、祠堂、書院、園林、牌坊与陵墓、 建筑結構与営造技術、建筑装飾特色与類型、台湾古建筑地点及年代索引 等。彩色插図本。 15. 新疆古建筑-中国古建筑叢書 《中国古建筑叢書》共分35巻。各分巻選択当地代表性的建筑,按歴史年 代、構造類型、細部装飾等方面全面闡述,並対其歴史文化、人文特点等 作綜合介紹。本書概述了新疆的自然環境、歴史文化、歴史沿革、建筑営 造与特征;介紹了新疆的古城遺址及軍事戌堡遺址,城鎮、老城与村落, 石窟寺院与石刻岩画,仏教建筑,伊斯蘭教寺院与経文学院,府邸及独立 建筑,民居建筑,古墓群与麻扎,烽燧及其他構筑;闡述了新疆古建筑営 造与装飾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