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151001 ◆◇◆◇◆◇◆◇◆◇◆◇◆◇◆◇◆◇◆◇◆◇◆◇◆◇◆◇◆ 1. 中国古代服飾史 本書第一次完整、系統地勾勒出我国自上古以至明清、近代服飾的形成、 演変、特色以及前後的遞[shan4]、伝承,毎章皆引証大量文献、考古発掘 及地面遺存,詳述男女官定服飾与日常服飾,如冕、弁服、朝服、公服、 常服、燕便服、軍服等,並附述上至宮廷、大夫士人,下至[chang1]閭百 姓之家歴朝的風俗、礼儀。附明.仇英《漢宮春暁図》(局部)等彩図31幅。 彩色插図本。 2. 尚書古文疏証(附:古文尚書冤詞)(全2册)(精装)-清代学術名著叢刊 閻若[qu2]的《尚書古文疏証》,被認為是偽古文《尚書》的定案之作。原 書八巻,目録凡例一百二十八条,但伝世自始刻本以下,均缺巻二中三条、 巻三全部、巻七中四条、巻八中六条,故今書実存僅九十九条。《古文 尚書疏証》為30年間陸続完成,所列各条基本上各自独立,相互之間一般 没有邏輯聯系。今以上海古籍社1987年影印乾隆眷西堂刻本為底本校勘。 竪排繁体字。 3. 殷周金文集成(修訂増補本)(全8册) 本書是殷周時代有銘銅器資料的匯編,以器類為綱,按楽器、炊器、盛食 器、酒器、水器、兵器順序排列。増補原未及收録,特別是近20年来国内 外出版的56種相関図籍(包括金文匯編、博物館蔵品図録、考古発掘報告和 有関論著),訂正个別器物的断代和現蔵地,対戦国時期的刻銘兵器及其他 字迹不清的器物増加了[mo2]本。除修訂初版有関内容之外,新版将原編8 開18巨册整合為16開8册。新版的器銘拓本則基本上仍保持原大,僅个別幅 面過大之器做了適当縮小処理,但均注明原拓尺寸。新版的拓本清晰度也 明顯優于初版本。 4. 秦文字編(全4册) 本書正文部分收集不重復秦文字単字3200余个,各字頭分部及編排順序依 照《説文解字》小篆、古籀文,下標楷体。各字形尽量以照片、拓本為主。 所録字形一般依銅器、兵器、玉石、簡牘、帛書、銭幣、陶器、璽泥、 封泥、漆木器等著録載体為序。尽可能編録同一字的不同風格的異写字形, 一般注明:器物名、著録来源、辞例、簡要訓釈等。待釈字部分,收録 目前秦文字中尚難釈読的疑難字308个。刻画符号部分,主要收録秦陶器、 瓦器、漆器、木器等著録載体上非文字類刻符335个。附《筆画検字表》等。 釈文為横排繁体字。 5. 宋代官営経済史 本書力図以経営形態為綱,対官営農業、手工業、商業進行系統研究。全 書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官田的基本状況、官田産権与鬻賣、統支統收的 軍兵屯田、以役代租的授田制、官庄包耕制、分段出租制、戸絶田与戸絶 条貫、馬監与牧地、買馬制度、市易法的経営模式、常平倉与青苗銭、粮 食糴買制度、[que4]茶、[que4]酒、紡織業、陶磁制造業、軍器制造業、 鉱産采冶業、造船業等。 6. 宋代西北方音-《番漢合時掌中珠》対音研究 《掌中珠》是一部有確鑿年代和地望的漢夏文字互注的対音、対義双解詞 書,包括1504个西夏文単字,1360个漢文単字,加上重復字,共約8000余 字。本書共分12章,内容包括《掌中珠》両種抄本勘誤、《掌中珠》注音 釈読、漢文復字注音与附加符号考釈、《掌中珠》的西夏語声母系統、《 掌中珠》的西夏語韻母、宋代漢語西北方音的声母、宋代漢語西北方音的 韻母、宋代西北方音与唐五代.近代方音比較、《掌中珠》版本比較、《掌 中珠》校勘本等。附《西夏字検字索引》、《西夏字検字索引》。 手抄影印本。 7. 雲笈七簽(全5册)-道教典籍選刊 本書以涵芬楼正統道蔵之《雲笈七簽》為底本,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張 萱所訂清真館本《雲笈七簽》及清.彭定求所輯道蔵輯要本《雲笈七簽》為 校本,集大宋天宮宝蔵之道書精華。 8. 元刊韋蘇州集(全2册)-宋元[min3]刻精華 本書系唐代詩人韋応物的別集,底本為元代福建刻本。此本曾経宋代劉辰 翁校勘,是現存几種宋元時期刊刻《韋蘇州集》中較好的一種。收唐韋応 物詩文分15類571篇(首)。宋元[min3]刻古書具有較高的版本价値,為後人 校勘、整理古代文献提供了刊刻時代早、較接近原貌的底本或校本。其特 色還体現在版式求新求変,字体美観,紙墨倶佳。今据元刻本影印。 9. 天学初函(全4册) 《天学初函》為明代李之藻編撰,分理編、器編。收書包括《刻畸人十篇》 、《交友論》、《天主実義》等凡十九種,分理、器二編。明清以降, 中西文化的交流,《天学初函》保存了這一交流過程中産生的最初的一批 文献。其中《理》編為宗教文化交流的実録,《器》編為科学技術的重要 文献。分析這批文献,可以発現明末士人与来華伝教士引進完整西学体系 的努力;同時,通過它的流伝,也可以清晰地看到西学体系在与中国固有 知識体系的角力中逐漸消融、肢解的全過程。竪排繁体字。 10. 詩鏡 《詩鏡》共九十巻,收詩自漢魏迄晩唐,分為二集,《古詩鏡》三十六巻, 《唐詩鏡》五十四巻,前有《詩鏡原序》、《詩鏡総論》各一篇,闡明 “神韻為宗,情境為主”的詩歌理論和選詩標准。今以台湾商務印書館19 83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第1411册《詩鏡》為底本,以《文選》、 《楽府詩集》、《全唐詩》等進行対校,遇有異文,出以校記。 横排簡体字。 11. 明清之際西学文本(共4册)-50種重要文献匯編 本書主要收集以伝教士為主体或与伝教士合作伝播西学的漢文文本,包括 《天主実録》、《性学桷述》、《万物真原》、《霊魂道体説》、《修身 西学》等共54種,内容渉及宗教神学、教育学、倫理学、邏輯学、語言学、 心理学、哲学、美術学、文芸学、地理学、歴史学、天文学、地理学、 物理学、医学、数学(主要是几何学)、植物学和動物学等衆多学科,是各 个学科史追根溯源必須渉及到的内容,在中西文化交流史、清代思想和学 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学術价値。横排繁体字。 12. 亭林先生遺書匯輯(全4册) 本書收録亭林先生遺書近20余種,包括左伝杜解補正、九経誤字、五経同 異、韻補正、聖安紀事、顧氏譜系考、明季実録、歴代帝王宅京記、営平 二州地名記、昌平山水記、京東考古録、山東考古録、譎觚十事、求古録、 金石文字記、石経考、菰中随筆、救文格論、亭林雑録、亭林文集等。 今以“清光緒戊子冬月校勘朱氏校経山房蔵版”本為底本影印。 13. 五知斎琴譜(1函6册) 本書為我国古琴曲集,成書于清康熙六十年。全書共八巻,收有古琴知識、 彈奏技法,及古典名曲三十二首。以雍正二年紅杏山房刻本為底本影印, 並将新発現的《庄周夢蝶》插入第七巻中,其刻印字体、行格款式与雍 正刻本風格一致。 14. 民国人物大辞典(増訂版、上下) 本辞典收録上起1912年中華民国成立,下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国成立, 包括党政軍及教育、科学、文化、宗教、実業、民間芸人和其他社会知名 人士,共17000余人,介紹其生年、名字、籍貫、主要生平事迹等。依据政 府公報、歴史档案、地方史志、任務伝記、私人書信等。附“民国時期中 央政府机構建制”、“議会国会曁其他政治会議及駐外駐華使館”等。横 排繁体字。 15. 中国美術家人名辞典(修訂本) 辞典範囲包括歴代書家、画家、篆刻家、建筑家、雕塑家及各種工芸美術 家;排列方法及筆画数目,均依繁体印刷体為准,関于芸術成就,夸張過 当或師承謬誤的酌加修削,並歴叙其一生的秀才、挙人、進士身分及所歴 大小官職,一般作家除本名外,又有字、号、別号、斎名、郡望等;歴代 帝王貴族均用本名注其廟号、建元于下;歴代同姓名作家均列于一姓名之 下。竪排繁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