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140822 ◆◇◆◇◆◇◆◇◆◇◆◇◆◇◆◇◆◇◆◇◆◇◆◇◆◇◆◇◆ 1. 《戦国策》文系年注析(上下)-先秦文系年注析叢書 本書采用編年体例,全面考察《戦国策》中所存各類作者的各類文体的散 文作品,力求輯録的窮尽性和使用的針対性,以達到学術性与実用性的有 机統一。全書分導言、正文、附録三部分。正文内容包括:前455年周貞定 王十四年秦[li4]公二十二年-与地知伯説、不如与之説、将欲取之必姑与 之説、定居晋陽説、无功之賞不可不察論、必有故論等。正文編撰体例為 :紀年;紀人;紀事;録文;注釈;簡析。具体編撰原則:輯録全面;注 釈精慎;簡析扼要。横排簡体字。 2. 史記志疑(全3册)-二十四史研究資料叢刊 《史記》把我国従伝説時代到西漢中叶,上下几千年的大量歴史資料融会 貫通,工作艱巨,流布广泛,因而遺誤和矛盾在所難免,本書将司馬遷作 史記時援引的《詩》、《書》、《左伝》、《国語》、《国策》、《呂氏 春秋》等書与史文対照,又据先秦諸子及《風俗通》、《白虎通》、《越 絶書》、《説苑》、《論衡》、《韓詩外伝》等与史相証,編成此書。 竪排繁体字。 3. 三国志(全12册)-今注本二十四史 本書兼有集解性質,実乃集以往対陳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研究之大成, 並有諸多創新和推進。全書的基本特点為史家注史。今以中華書局校点 本為底本,充分吸收包括中華書局標点本在内的前人的校勘成果,将底本 中的衍、脱、誤、倒之処全部改正;刊正底本的理由,全部在相応的注釈 中加以説明;注釈範囲包括冷僻的字音、字義、詞義,成語典故,不易理 解的名物制度、地名、人名、別号、謚号、廟号,有争議或原作記述有[q i2]誤的史実等。横排繁体字。 4. 宋濂全集(全5册)-明清別集叢刊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今浙江義烏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 高啓、劉基並称“明初詩文三大家”。《宋濂全集》所收詩文以文体厘為 160巻,包括賦、頌、詔誥、表、箋、祭文、書、檄、記、伝、序、題識、 跋、箴銘、碑、墓志銘、雑志等。全書所用底本以取最早且訛誤最少為原 則,参校十多種版本,捜羅最广,校勘至細,較以往版本輯補文231篇、詩 327首,近乎完璧。附録《潜溪録》六巻、宋濂旧譜、新譜、書目著録等。 竪排繁体字。 5. 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増訂本) 本辞典共收辞目20000余条,計有版刻名詞600余条,刻書家、抄書家8000 余条,刻工10000余条,参考工具書300余条。收録範囲包括四个部分:“ 版刻名詞”包括各種版本名称、印紙、款式、装幀以及一些常見的書業用 語;“刻字工人”範囲至清代乾隆前後為限,記録了他們的労動成果;“ 刻、抄書家”包括官刻、私刻和坊刻;“参考書”收録了部分版本方面的 専著、書目、題跋,並簡介其内容和使用价値。 附《主要参考引用書目文献》。 6. 徳清火焼山-原始磁窯址発掘報告 本書是関于“徳清火焼山-原始磁窯址発掘”的報告,共分六章,内容包括 :地理位置及建制沿革、徳清原始磁的発現与研究、火焼山窯址的発現発 掘及保護、典型器物的型式劃分、出土遺物綜述(出土遺物概況、典型器 物的型式劃分)、出土遺物(原始磁器、窯具、印紋陶器)、地層和遺迹 的分組与分期、発現西周晩期至春秋晩期的原始磁龍窯窯址等。附《火焼 山窯址各探方出土主要器物統計表》等八種。黒白插図97幅,彩色図版64 幅。附:英日韓文提要。 7. 江西蔵磁全集-明代(上) 本册收録了明代洪武、永楽、宣徳、正統、景泰、天順時期江西各地出土 和館蔵的磁器精品,具体包括:洪武時期青花牡丹紋花口折沿盤等21種、 永楽時期青花釉里紅雲龍紋梅瓶等63種、宣徳時期青花庭院仕女図碗等81 種、正統時期青花蓮池鴛鴦紋碗等18種、景泰時期青花人物巻雲紋梅瓶等 9種、天順時期青花龍紋硯等3種。毎図介紹磁器名、年代、大小(高、口 径、足径)、重量、出土地点、現蔵地等,並従多角度描述其造型和装飾 特征。彩色図文本,中英文対照。 8. 中国画像磚全集-全国其他地区画像磚-中国美術分類全集 本巻所收以考古発掘為主,酌收有代表性的伝世品,展示了全国其他地区 画像磚的発展面貌。内容分三个部分:序言、論及本巻専論;図版;図版 説明。收秦、漢至宋、元時期全国各地(除四川、河南)出土的画像磚218塊, 釈文介紹画像磚的朝代、尺寸、出土時間及地点、收蔵者、主要内容和 芸術特色等。彩色図文本,竪排繁体字。 9. 絲綢之路上的考古、宗教与歴史-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之十九 本書為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叢刊之十九,收録有関文章近30篇,包括:漢 唐絲綢的外銷、絲綢之路与漢唐驛道-以甘粛.寧夏為中心、安禄山服散考、 漢式銅鏡在中亜的発現与漢代絲綢之路、来華胡人石質葬具的発現与研 究、略論宋代的“胡人”与“胡俑”、元代青花磁伝播路線研究、考古与 人類学視角下的粟特胡的人種問題、[xian1]神密特拉源流及其形象考、高 昌摩尼教芸術中的女神形象与教会中的女性教徒、黒水城所出西夏至元的 几件契約研究等。黒白插図多幅。 10. 金沙遺址考古発掘資料集(2) 本書收録了金沙遺址2004-2008年考古発掘資料。包括:成都市金沙遺址“ 春雨花間”地点発掘簡報、金沙遺址“国際花園”地点発掘簡報、成都市 金沙遺址郎家村“精品房”地点発掘簡報、成都市金沙遺址“西城天下” 地点発掘、金沙遺址強毅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地点発掘簡報、成都金沙遺址 人骨研究、金沙遺址星河路西延線地点発掘簡報、金沙遺址“龍嘴B延線” 地点発掘簡報、四川如陽実業発展公司商住楼地点古遺址発掘簡報等。黒 白插図本。彩色図版多幅。 11. 平湖庄橋墳遺址刻画符号図集 本書收録了浙江省平湖市庄橋墳遺址2003-2004年和2006年両期考古発掘中 発現的240余个刻劃符号。其中随葬品上有150个,出自地層、灰坑、和墓 葬填土中有90余个。這些刻劃符号大部分発現于陶器上(陶器-鼎、豆、罐、 双鼻壼、圈足盤、盆、[gui3]、尊、三足盤、鴨形壼、紡輪;石器-石鉞、 三孔石刀),只有7件石器上出現了刻劃符号,[ling4]有2件残石鉞上発 現有原始文字。庄橋墳遺址大量刻劃符号以及原始文字的出現,豊富了文 字起源研究的資料。彩色図文本。 12. 対鏡貼花黄-宝鷄青銅器博物院典蔵銅鏡精粹 本書共分五章:掬水邀月.千金為鑑、見日之光.長勿相忘、清輝湛素.碧水 澄鮮、百寿団圓.龍鳳呈祥、心慕手追.鏡圓璧合。收録西周素面鏡、戦国 弦紋鏡、漢三羊銘四乳四鳥鏡、漢龍虎鏡、魏晋南北朝神人神獸鏡、隋四 神十二生肖鏡、唐盤龍葵縁鏡、遼蜂巣紋鏡、宋牡丹鏡、宋花枝八卦菱縁 鏡、金柳毅伝書鏡、元仙人鶴鹿同春鏡、明喜生貴子鏡、明状元及第鏡等 百余面。介紹銅鏡名、年代、尺寸、蔵地、形状、紋飾、制作工芸等。彩 色図文本,中英文対照。 13. 蒙古遊牧図-日本天理図書館所蔵手絵蒙古遊牧図及研究-蒙古史与多語文献研究叢書 本書收録日本天理図書館所蔵手絵蒙古遊牧図45幅,其中内外蒙古混合図 1幅、内扎薩克蒙古各旗図18幅(卓索図盟5幅、昭烏達盟11幅、錫林郭勒 盟1幅以及民国察哈爾省北部公文伝遞路線図1幅)、外扎薩克蒙古各旗地 図22幅(土謝図汗部図5幅、賽因諾顔部図8幅、車臣汗部図2幅,扎薩克図 汗部図七幅)、唐努烏梁海与額魯特相関的4幅。標出各旗遊牧地的四至八 達,与其他旗的接壤処,本旗山河、草地、戈壁等地貌及道路、寺廟、扎 薩克公署駐地等。全書従歴史地図入手,詳細分析出蒙古各旗盟疆域、風 俗、族群的流変。彩色図文本,図釈等為繁体字。 14. 維吾爾族薩満文化遺存調査-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系列 在現代維吾爾族生活的地区,可以遇見以各種名義進行算卦、跳神或通過 巫術向人們伝達神鬼之意愿,並在它們的幇助下向人們預言吉凶、驅邪治 病的人,他們被視為伝播薩満教的伝教士或宗教学中所謂的“薩満”。本 書共分十三章,内容包括維吾爾族的薩満教信仰、民間中的薩満教習俗、 薩満的占卜和算卦儀式、薩満的皮熱儀式、薩満的[qu1]邪治病儀式、薩満 的巫術儀式、薩満神歌、薩満芸術、薩満文化遺存的存在基礎和功能等。 附:維吾爾文字母的国際音標表格。 15. 漢語図解詞典(日語版) 本詞典分常識、个人信息、家庭、学校、工作、[guang4]街、餐飲、医院、 郵局銀行和公安局、交通旅遊、娯楽休閑、行為与情感、天气季節、芸 術体育和軍事、世界等15个主題,主題単元下又細分出142个話題,共收録 約4200个常用詞語。除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外,還收録了大量的詞組。 毎个詞条包括簡体漢字、[pin1]音和日語釈義。彩色図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