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120706 ◆◇◆◇◆◇◆◇◆◇◆◇◆◇◆◇◆◇◆◇◆◇◆◇◆◇◆◇◆ 1. 六臣注文選 《文選》為梁代蕭統編選,是中国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選集,收録了先秦 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間、一百三十位余位作家、700多篇各種題材的作品, 是対梁以前文学概況和成就的一次検閲和総結。本書共分六十巻,是宋代 人将唐高宗顯慶年間李善所作《文選注》和唐玄宗開元年間呂延済、劉良 、張銑、呂向、李周翰五位文臣所作《五臣文選注》合刊為一書。今以19 19年收入在《四部叢刊》中的商務印書館涵芬楼所蔵宋刊《六臣注文選》 為底本影印。 2. 全清詞-雍乾巻(全16册) 本巻匯輯清代雍正、乾隆年間詞人詞作。以詞人生年為序。毎家之前均撰 有作者小伝,簡介其字号、年里、士履、著述等。所輯各家詞概以足本、 定本為准,篇目次序悉依底本,並注明其版本。詞集中的序跋或評点,援 《順康巻》之例。詞之正文,依《詞譜》、《詞律》断句,与譜、律不合 者,参酌詞意標点。所用標点,援《全宋詞》成例。校勘大体依《順康巻 》成例,或有不同情形,則根据実際,略有調整。附《引用書目》、《作 者索引》。竪排繁体字。 3. 李約瑟中国科学技術史-第5巻-化学及相関技術-第2分册-煉丹術的発現和発明:金丹与長生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約瑟撰著的多巻本《中国科学技術史》,通過豊富的 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東西方比較研究,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中国古 代科学技術的輝煌成就及其対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献。本書是這部巨著的第 五巻第2分册,内容包括:有関煉丹術的歴史文献,概念、術語和定義,煉 丹程序的鑑定,長生不老葯的証明等。悉按原著移訳,一般不加訳注。原 著中的中国古籍引文,一律按作者引用原貌訳成語体文,[ling4]附古籍原 文。黒白插図多幅。 4. 礼与法:中国伝統法律文化総論-中国伝統法律文化研究 本巻主要探討的是理論性的問題。首先従地理環境、中国伝統法律形成与 発展過程、中国伝統法律独樹一幟的体系与結構、中国伝統法律文化的精 髄理念和中国伝統法律制度的精心設計五个方面,対中国伝統法律文化進 行了宏観的論述。然後分十八章対地理環境、農耕文明、小農経済、宗法 社会組織等与中華法律伝統的関系;神権時代、礼制時代、礼法融合時代 、礼法合一時代中国伝統法律文化的進程,以及法律規範、執行体系等進 行了詳細的論述。 5. 獄与訟:中国伝統訴訟文化研究-中国伝統法律文化研究 本書共分四編:精神与原則、司法机構与訴訟参与人、運行机制、特俗的 司法。範囲涵盖了中国伝統訴訟文化的各个方面,従感国家的制度規定到 訴訟的実際運作状況,従国家統治精英的理念与作為到普通民衆、郷紳耆 老和下層胥吏的心理、観念与行為等。具体従价値取向、訴訟原則、民間 訴訟意識、司法机構与訴訟当事人、司法官、訟師、監獄、訴訟程序、訴 訟証据、司法判决、司法監察、訴訟芸術、家族司法、調解等26个方面加 以深入的剖析。 6. 身分与契約:中国伝統民事法律形態-中国伝統法律文化研究 本書共分両編:文化根基与伝統民法、伝統民事法律形態分述。具体包括 小農経済的社会結構、“義”“利”之辯及其影響、政治結構与法律体系 的双重影響、家族-国与家的中間形態、婚姻-“上以事宗廟”“下以継後 世”、継承-身分与財産的二重性、中国古代財産権的法律形態、家族制度 下的財産権観念和財産権制度、戸的民事主体性、中国古代土地権利形態 、永佃制、合夥制度、担保制度、契約制度等共十五章内容。 7. 点石斎画報(上中下)-繁体竪排版 《点石斎画報》是近代中国発行最早的一分時事画報,清光緒十年(1884 )在上海創刊,線装十六開本,毎册八頁九図,彩紙封面,連史紙石印。 其[ban4]報宗旨是“彷照西人成式,一切新聞皆采自中外各報”,上到朝 政大事、中外戦局,下至三教九流、市井百態,包括各国風俗景物、著名 建筑、火車輪船以及声、光、化、電等近代科学知識均有報道。此次重印 的《点石斎画報》(二集),以清光緒丁酉(1897)的重印本為底本影印, 保持原貌,不做修正。 8. 中国名城名鎮伊斯蘭教研究(上下)-《回族研究》創刊二十周年精品書系 本書選取北京、済寧、開封、朱仙鎮、揚州、南京、昆明、納古鎮、大同 、太原、定州、済南、同心、銀川、西寧、循化、西安、泉州、广州、杭 州等23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有伊斯蘭教的名城名鎮,従伊斯蘭教的伝入、著 名的清真寺、伊斯蘭教大事輯録、伊斯蘭教人物、伊斯蘭教碑文、伊斯蘭 教的近代転型,以及伊斯蘭教在在当地文化生活的地位等多个方面,突顯 中国伊斯蘭教歴史文化的独特地位与价値,樹立保護伊斯蘭教歴史文化資 源的意識。 9. 哈爾濱建筑芸術 本書向我們呈現了哈爾濱城市風貌的主要建筑芸術作品,這些作品是在一 个特定的歴史条件下由中外人民共同創造的。序言部分従人類文化的融会 、東方莫斯科与東方巴黎、城市建設従這里開始、新芸術運動思潮東進、 文芸復興時期的建筑特征、巴洛克建筑、古典復興思潮、浪漫主義風格、 犹太建筑、折衷主義、民族伝統形式建筑、俄羅斯建筑、現代建筑、教堂 建筑、公園小品与碑塔等方面加以介紹。 彩色図文本,中、日、英、俄4種文字対照。 10. 城市遺風-大連近代建筑賞析(漢英対照) 本書用攝影紀実的手法,主要匯編了列為政府保護性城市近代公共建筑, 時序上包括従大連建市至1945年間相継建成的近代建筑。分[ban4]公建筑 、行政建筑、銀行建筑、商業建筑、教育建筑、医療建筑、公寓建筑、交 通建筑、工業建筑、市政建筑、文博建筑、宗教建筑等十二个方面,従建 筑整体与細部角度,従建筑美学、建筑技術、建筑材料、建筑功能等方面 ,向我們展示並解読它們的歴史起源、風格帰属、美学价値等。 黒白図文本,中英文対照。 11. 中国出土壁画全集(全10巻) 本書系統的展示了新中国60年考古発掘的数百座壁画墓自西漢至清代的壁 画作品2500余幅,充分反映了不同歴史時期墓室壁画的発展概貌及其芸術 成就。其中80%的壁画作品為首次大型彩版面世,弥足珍貴。壁画内容渉及 了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西漢至明清時期中国社会中上層人士的社 会生活、民族文化及宗教信仰。 12. 法相庄厳:山西仏教造像芸術精品展-江西省博物館文物展覧目録(8) 本書分北朝風貌、隋唐气度両部分。[lin2]選館蔵仏教芸術品中最具特点 的北朝至隋唐銅、石、陶質仏教造像精品69件,其中很多為新近出土。北 魏的異域風貌和秀骨清像,東魏、北斉的恬淡華美,隋唐的高貴典雅。由 此可領略仏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欣賞仏教文物的神秘美感。展覧旨在向観 衆展示中国仏教造像芸術本土化、世俗化逐漸演変的過程和山西精美燦爛 的仏教造像芸術。它們早已超越了宗教的内涵,成為跨越時空的芸術珍品 。彩色図文本。 13. 北山金石録(上下)-施蟄存全集-第8、第9巻 本書收録施蟄存先生在金石碑刻、書法文物研究方面的論著。上册收録 《水経注碑録》、《太平寰宇記碑録》、《蛮書碑録》、《北山集古録》、 《金石叢話》、《金石序跋》。下册為《唐碑百選》。其中《水経注碑録》共10巻, 《太平寰宇記碑録》輯碑録211条,《蛮書碑録》共10篇,《北山集古録》共6巻, 《金石叢話》共14篇,《金石序跋》共18篇。《唐碑百選》共選録唐碑100本, 凡籀篆4本,分隶20本,行草23本,正書53本。黒白插図多幅。 14. 不京不海集 本書收入章培恒先生生前自己編定、発表于1963年至2002年的論文39篇, 分論証与論述両个部分。其中考証部分論文24篇,收入章先生早年自編 並已絶版的《献疑集》中的大部分文章,補入相関的5篇論文;論述部分 收入公開発表過的論文15篇。在内容上,起于先秦,下迄現代,而以中国 古代文学的研究為主,包括有関作家、作品的具体問題的考証和対若干文学 現象的闡述及文学発展線索的勾勒。書中論文很多都曾在学術界引起熱烈反響。 15. 墻之恋-竹久夢二浪漫画翻刻集(散頁) 本書共59幅図,其中以充満抒情与哀情的“夢二式美人画”為主,加上許 多天真爛漫的儿童画,集合了天才画家竹久夢二的諸多名作,涵盖日本画 、水彩画、木版画等多種領域。画作為原画翻刻,力図将作品原汁原味地 展現給中国読者。活頁装訂,毎一頁即一張独立的画作,方便摯愛的読者 将其装[biao3]。開本大小為4開,符合一般装[biao3]画大小。[ling4]外 ,画作有大有小、有横有竪,符合各種需要。彩色図文本。 16. 篆真字典 本字典是一部由篆字検索真字(正楷字)的専用字典,所收篆字有先秦時 代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石鼓文、帛書、盟書、璽文以及秦代的小篆、 詛楚文、陶文、簡書及漢代《説文解字》所收録古文、籀文、小篆等,共 計三万七千一百七十余字,分為二十部。收録的篆字左下方均有真字釈文 ,右下方為引用器物的編碼。其中《説文》中小篆按《篆文大観》木版字 形復制收録。附《真書検字表》、《引用器物目録編碼表》、《引用書籍 表》。釈文為繁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