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120316
◆◇◆◇◆◇◆◇◆◇◆◇◆◇◆◇◆◇◆◇◆◇◆◇◆◇◆◇◆


1. 水滸志伝評林(全2册)
余象斗校評的《水滸志伝評林》是簡本中的一種,是明朝万歴二十二年( 1594)福建建陽余氏双峰堂刊本,現存于日本日光輪王寺慈眼堂。我国只 在1956年内部印行1000套,供専業人員研究之用,従未公開発行。該書全 称為《京本増補校正全像忠義水滸志伝評林》,全書二十五巻,有木刻插 図1236幅,本書款式如連環画式,毎頁一図,版框分三欄,上欄評語,中 欄図画,下欄正文。影印本。

2. 顧炎武全集(全22册)
本書在対伝世的顧炎武著述版本作全面調査、捜集的基礎上,收録了顧炎 武現存可証実的全部著述,按経、史、子、集四部分類法編排。毎種精選 底本,考鏡衆説,辨別真偽,詳加校勘。尽可能使用祖本為底本,以版本 対校為主。其中《天下郡国利病書》是顧炎武的重要著作,整理難度較大 ,今属于首次整理。本書全面反映了顧炎武的学術思想及成就,渉及广泛 的歴史、社会、文化内容。附亭林年譜等。竪排繁体字。

3. 明儒学案(修訂本、上下)
本次整理以二老閣版一八八二年馮全垓印本為底本,校以紫[yun2]斎版一 七三五年印本,及一九三六年四部備要据莫刻排印本。竪排繁体字。

4. 翁同和日記(共8巻)
本書共分四个部分:早期的乙酉夏南帰赴試日記和庚戌赴西陵日記,以翁 同和原手稿復印件為底本整理;作為日記主体的咸豊八年至光緒三十年的 日記,以1925年商務印書館的手稿影印本為底本整理;軍机処日記,包括 中法戦争、甲午海戦日記,以台湾学生書局1966年出版的手稿影印本等為 底本整理;翁同和自訂年譜等,以原手稿復印件為底本整理。以保持手稿 原貌為原則。附《刪改真相》。新式標点,横排簡体字。

5. 周作人訳文全集(全11巻)
本書匯編目前所見周作人所有将外文訳為中文的作品。全書共11巻,其中 第1至4巻為古希臘文訳作,第5至8巻為日文訳作,第9至10巻主要為英文及 世界語訳作,第11巻為用文言文翻訳的作品。周訳特色有三:一是選目, 二是訳文,三是注釈。所訳多為世界文学経典之作,如欧里庇得斯的悲劇, 路吉阿諾斯的対話,《古事記》,《枕草子》,日本狂言和“滑稽本” 等。收録之訳作,凡有手稿保存者均依据手稿。

6. 民国小説目録(1912-1920)
本目録主要收録:期刊小説目録(以期刊為単位)6022篇、日報小説目録 (以日報為単位)9466篇、単行本小説目録2364部、報刊所登广告。毎篇 作品依次為:篇名、著訳者、出版単位、出版時間等。主要参考資料:阿 英著《晩清戯曲小説目録》、王継権等著《中国近代小説目録》,以及《 新編増補清末民初小説目録》、《中国近代期刊篇目匯録》等。附《期刊 小説索引》、《日報小説索引》、《単行本小説索引》。

7. 越縵堂詩文集(全3册)-中国近代文学叢書
全書收其所作《白華絳閣詩集》十巻,《杏花香雪斎詩》十巻、補遺一巻, 《霞川花隠詞》二巻、補遺一巻,《越縵堂文集》十二巻,《越縵堂駢 体文》四巻,《越縵堂文集補》三巻,《蘿庵遊堂小志》及《越縵堂詩話》 各一巻,均以多種版本予以精審細校。尤為難得者,乃従一向伝為樊増 祥所隠匿而一度失伝的《越縵堂日記》最後二巻中輯得其佚詩凡77題共94 首。竪排繁体字。

8. 全北魏東魏西魏文補遺
本書是対厳可均編纂的《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国六朝文》中《全後魏文》的 補遺,共收録北魏、東魏、西魏文1547篇。根据有无作者署名,分為以人 系文和按類集結両類。收録之墓志,均由編者擬題標明墓主姓名。為保持 原貌,正文第一行照録原石刻之標題。所收文章,均于文後注明輯録出処, 古今字、碑別字、通假字、異体字均于文中逕改,不出校記。竪排繁体字。

9. 中国近現代人物像伝
本書是一部従鴉片戦争到新中国成立(1840-1949年)110年間中国具有一 定影響的人物(含少量対中国近現代有重要影響的外国人物)的図像集, 一人一像,共收録4255位歴史人物的照片或画像。正文詞目按筆画、起筆 順序排列。一般取其通行名。人物簡介包括生卒年、字号、別号、籍貫、 民族、学歴、主要事迹、代表著述等,基本采取“述而不評”的原則,遣 詞用語尽量中性。附《主要参考文献》。黒白図文本。

10. 越南漢文小説集成(全20册)-域外漢文小説大系
縦排繁体字。

11. 仏光寺東大殿建筑勘察研究報告
山西省五台山仏光寺東大殿内保存了重要的唐代塑像、壁画和墨筆題記, 殿前月台上可与此殿紀年相印証的唐代経幢依然保存完整。本書共分七个 部分,内容包括東大殿概述、東大殿价値評估、東大殿建筑構造做法分析 、東大殿大木結構精密測量及構造做法推断、東大殿文物信息数据庫与残 損勘察、東大殿結構可靠性評估、東大殿保護棚罩設計及修繕工程建議等。 插図179幅,図版81幅,表格55幅,実測図19幅。

12. 十竹斎箋譜
《十竹斎箋譜》四巻,明胡正言輯印,最初印行于明崇禎十七年。全書共 分四巻,書前有九龍李于堅《小引》、上元李克恭《叙》。毎巻按清供、 勝覧、孺慕等専題形式共匯印了近三百幅箋紙紋飾,采用“豆版”“拱花 ”印刷技術。箋譜中的行雲流水、器物紋飾、飛禽白羽、草木魚虫等都是 在“豆版”的基礎上用“拱花”表現出来的。今以中国書店蔵鄭氏覆刻本 為底本整理。彩色図文本,釈文為竪排繁体字。

13. 書法美学資料選注
本書在系統地閲読和研究大量中国古代書論及当代書法研究資料,吸收前 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将中国書法美学的内容概括為六个部分:即書法的 本質(書法論)、書法的形成和発展(書体論)、書法的結構和章法(結 構論)、書法的内容和形式(形神論)、書法的風格特征(風格論),以 及書法的創作和欣賞(意境論)。全書共收録古今有関書法美学論著300余 篇。毎篇包括原文、提要、注釈等。黒白插図多幅。

14. 武安儺戯-河北民俗文化叢書
“儺”是古代先民驅除疫鬼的一種巫術形式,並不断融合多種芸術形式而 形成儺戯。武安儺戯与7300年前的“磁山文化”一脉相承,従最初的面具 発展為面具戯、賽戯、隊戯等十余種芸術形式。本書共分五个部分,内容 包括中国儺戯概説、中国面具的発展与当代儺面具概況、武安儺戯的祭祀 与演出、武安儺戯中的隊戯臉戯与賽戯、武安儺戯在我国儺戯中的地位和 主要的恢復伝承人。附《正月十五日武安市固義村儺戯演出路線図》等。 彩色插図本。

15. 現代漢語描写語法
本書是一部研討漢語語法的参考書,読者応為具有基本的漢語語言知識的 人。全書内容分緒論、語素、構詞法与造詞法、実詞、虚詞与特殊詞、短 語、句子分析、句型、句類、句式、復句、空間範畴、時間範畴、指称範 畴、数量範畴、語气範畴、重畳、語序、句子的語義分析、組合与銜接、 語法現象的解釈等共20章。附《標点符号》等14種及《関鍵詞索引》等。

上一期



Copyright (C) 1999-2012 Frelax ShuC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