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書籍過眼録-精品簡介 20090918
◆◇◆◇◆◇◆◇◆◇◆◇◆◇◆◇◆◇◆◇◆◇◆◇◆◇◆◇◆


1. 水滸全伝校注(全10册)
本書以王利器先生一九五四年版為底本,釈文多達一百三十余万言,引用 古籍多達五百種,分為120回,全書之原文遵従一九五四年版,除旧字形按 国家之規定改排新字形外,其他如通假字、古今字、異体字、省形字、避 諱字、借字等,一概従旧,不作改動,以尽可能保持原版之風貌。注釈中 之引文的処理原則同《忠義滸伝》原文,書後附有水滸伝序、水滸伝全書 小引,竪排繁体字。

2. 欧陽修詩文集校箋(全3册、精装)-中国古典文学叢書
本書前五十巻為居士集,内容包括古詩九巻、律詩五巻,以及賦、雑文、 論、経旨、詔册、神道碑銘、墓表、墓志銘、行状、記、序、伝、書、策 問、祭文等;後二十五巻為居士外集,所收詩文体裁包括楽府、古詩、聯 句、律詩、古賦、辞、頌、賛、譜図等。今以四部叢刊本欧陽文忠公文集 為底本,以日本天理大学蔵南宋欧集為参校本校勘。竪排繁体字。

3. 徐玉諾詩文輯存(上下)
本書收録《雪朝》(詩集)、《将来之花園》(詩集)、《眷顧》(詩集 )、集外詩与散文詩集、小説集、朱家墳夜話、短劇輯、墻角夜話、墻角 消夏瑣記重輯、集外輯等,対詩人生前出版的个人詩集以及同人詩合集都 保持了原貌,所輯作品均選択初版本和初刊本為底本,凡所校正,力求有 其他版本作為依据,語句修改和文字訛誤,均不在原文処修改,以加注的 形式校正,並説明根据。附《徐玉諾佚文輯存》、《徐玉諾研究文献索引》、 《徐玉諾年譜簡編》。

4. 中国古代小説版画集成(全8册)
本書従中国古代小説中,挑選出有版画的作品200余種,匯集版画(三分事 略、武王伐紂画、西湖小史等)近7000幅。選編範囲基本限于通俗小説, 重点選編清中叶以前的刻本。凡是上図下文的小説,選録其具有代表性的 ,其他小説版画,除特別模糊不清的,基本全録。毎種画前由作者対版本 情況作了簡要介紹。黒白図文本。竪排繁体字。

5. 曾国青銅器研究-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術叢書
本書共分七章,第1章前言,闡述曾国青銅器的研究歴史和存在的問題。第 7章為総結,除概述前面各章的結論外,還提出一些頗有啓発意義的重要推 論。第2-6 章為本論,内容包括曾国青銅器的分期、周文化体系下的曾国 青銅器、楚文化体系下的曾国青銅器、区域文化之下的曾国青銅器、曾国 青銅器所反映的曾国歴史等。附《曾国青銅器著録文献》等。

6. 古文字与古貨幣文集
本文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関于甲骨文与商周金文;関于楚器銘文 与楚簡;関于伝抄古文;関于先秦貨幣。所收包括由台北芸文印書館出版 的《古文字論叢》中收録的作者1997年以前所写的有関甲骨文、金文、楚 器銘文、伝抄古文等方面的38篇論文,以及《古文字論叢》和《先秦貨幣 研究》両書印行之後所写的40余篇論文。附《黄錫全著述一覧表》。

7. 初学集-沈建華甲骨学論文選
本書分両部分,“殷代歴史叢考”收録甲骨文中所見廿八宿星名初探、釈 甲骨文中所見西周几个重要地名、従菁華大版卜辞看商人風俗与信仰等論 文25篇;“甲骨文字考釈与校記”收卜辞所見地名同字異体及假借釈例、 甲骨金文釈字挙例、甲骨文中所見几種異体字例釈等文章9篇。 附《〈初学集〉所引甲骨書目簡称》。横排繁体字。

8. 吉金鋳華章-宝鷄眉県楊家村単氏青銅器窖蔵
本書全面介紹了2003年発現于陜西省宝鷄眉県楊家村的這批西周青銅器, 並收録了1955年、1972年、1985年出土于李家村、楊家村的銅器,介紹了 這4次出土的共46件青銅器的発掘経過、窖穴形制特点及窖蔵性質、銅器的 年代、銅器銘文所反映的問題、用鼎制度、楊家村遺址乃至周原遺址的性 質等。附《楊家村1955-2003年出土銅器統計表》。彩色插図本。

9. 元磁之珍
本書收入的元代磁器以安徽省出土的精品文物為主,同時還特別精選省外 的少量元磁名品,其窯口和品種渉及景徳鎮窯的青花、藍釉、釉里紅、青 白釉和卵白釉磁器以及龍泉窯和哥窯類磁器,共70余件。分挙世矚目的元 代景徳鎮彩磁、多姿多彩的元代景徳鎮窯単色彩磁、美倫美奐的元代浙江 青磁三个単元,詳細反映元代南方地区名窯的生産状況和高潮的工芸水平。 附《国内元青花磁器出土一覧表》。彩色図文本。

10. 景徳鎮出土明代御窯磁器
本書為景徳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的磁器図録,匯集20世紀80年代以来,特 別是2002-2004年発掘出土的明洪武至正徳時期磁器精品達120余件。介紹 了器物的器形、胎、釉、装飾、焼成工芸等方面的資料,並従以前明代御 窯遺址考古発掘出土的器物中選了少量標本,全面地反映了明代御窯産品 的生産情況。彩色図文本,並附有英文介紹。

11. 宋金青磁考証
本書対古代陶磁飲器物的造型机自身演変過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内容包 括:北宋時期著名青磁窯場及生産的卓越成就;考証宋、金時期青磁生産 基本状況的具体方法;解読《宣和奉使高麗図経》中的有関内容;考証汝 窯産品的具体特征等,渉及到越窯、定窯与北方青磁的生産等問題做出自 已的評述。附《柴窯対中国古代陶磁生産所形成的影響》。彩色図文本。

12. 展開4000年前折畳的歴史-共工伝説与良渚文化平行関系研究
本書共分5編,包括中国稻作農業開辟大神-共工;木器“復土穰,以処江 水”与良渚文化人工土台;社神起源于原始稻作農業的農学与考古学根据 等,従哲学方法論的角度,闡述生態-文化板塊平行互動対中国文明起源和 発展的推動,以及生態-文化板塊平行互動理論的基本内涵和在歴史研究中 的意義。

13. 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第2輯
本輯收中国古代社会救助思想析論、中華帝王思想与中華“龍”崇拜、[j i1]康与陶淵明政治人格特征之比較、東晋皇権与士族権力博[yi4]的両条 線索、論唐代郷的行政地位及作用、唐宋変革期郷村管理模式的転変、元 代汪古馬氏家族的居地変遷、清末民初秘密教門向会道門的転変李約瑟問 題的新制度経済学解読等有関史学、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学術論文共55篇。

14. 海外新発現《永楽大典》十七巻
本書分包括十七巻:包括二支(巻803-806)、十九庚(巻8569、8570)、 二紙(巻10110-10112)、一送(巻13201-13203)、四霊(巻14219―142 20)、九震(巻15957-15958)、一屋(巻19866)。其中巻14219―14220 二巻收入《地理大全》、《地理小巻》、《青嚢経》、《理髄経》、《陰 陽妙法》等書十余種,並附有插図数十幅。朱墨両色套印、影印本。

15. 孫嘉淦文集
本書分奏議、文、経解和附録四大部分,匯集了作者南遊記、孫文定公奏 疏、南華通、春秋義、御纂周易述義、御纂詩義折中、易経解等七部著作 ,以及有関孫嘉淦的資料等,従中可以了解作者所処的時代和他的政績学 説思想,以及満清社会歴史、政治、経済和民族文化伝統。附《孫文定公 行述》、《孫嘉淦世系簡表》、《孫嘉淦年譜等》。

16. 明代彩絵全真宗祖図研究
本書利用明皇太後功徳書《宝善巻》全真宗祖図,配合明憲宗編訂的《群 仙集》全真祖師彩絵以及大量元、明、清版画資料,対全真宗祖図的老子 、文子、亢倉子、庄子、列子、東華帝君、鐘離子、呂洞賓、劉海蟾、王 重陽、張伯端、丘処机等人画像的彩絵造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套宗祖 図是目前所知全真派唯一一套彩絵的、成系的、次序相接的明代祖師画像。 彩色図文本,竪排繁体字。

17. 清宮珍蔵歴世班禅額爾徳尼档案薈萃
本書匯集中国第一歴史档案館珍蔵的漢、満、蒙、蔵档案190件,時間跨度 従康熙十九年(1680)到宣統三年(1911)的230年。包括内閣起居注、蒙古堂 档、奏表、雑档等,真実紀録和反映了清政府在西蔵全面施政的情況。本 書以影印形式編輯出版,所輯毎件漢文档案排列順序従右到左,毎件満文 和蒙文档案排列順序従左到右。竪排繁体字。

18. 清代満蒙漢文詞語音義対照手册
本書稿以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御制満珠蒙古漢字三合切音清文鑑》 為藍本,收満、蒙、漢対照詞語近14000組,包括詞和詞組,以及同一詞語 在不同類目中多次出現的情況。近20000余条詞語標注読音,満、蒙、漢三 体文均取満文読音。書稿後附満文和漢文各自的音序索引、筆画索引、分 類目録索引等便于検索。横排繁体字。

19. 中華鳳凰図典
本書先概述鳳凰的源流、造像芸術、文化内涵和当代人文价値。“鳳凰経 典故事絵画図鑑”精選108幅伝統工筆画,[ling4]收歴代白描鳳凰図案17 00多幅、歴代鳳凰彩色図案80多幅。毎幅工筆画和白描図案都配有文字説 明,介紹其出処和名称,有重点介紹一些図案的造像芸術特点和文化内涵。 並附有《歴代詩人咏鳳(選注)》及郭沫若先生創作的《鳳凰涅盤》。

20. 中国服装大典
本書以服飾文化発展、延続、演化為主線,闡述服装材料、設計、生産、 設備、商貿、功能、美学和消費心理等十个方面的規律性、実質性及知識 和技術。以介紹我国服装成果和経験為主,介紹国外服装成果和経験為輔 ,分析我国服装現状与国際水平的差距以及我国服装産業走向高端的目標 与途径。按篇、章、節安排,以文字表達為主。黒白插図本。

上一期



Copyright (C) 1999-2008 Frelax ShuC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書虫